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位于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新城西門村,民俗園的經(jīng)營項目主要有古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族歌舞餐廳、民居賓館、葡萄園和商場。是集餐飲住宿、民族歌舞、休閑度假、觀光購物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 坎兒井自建成開業(yè)以來,先后投資1500萬元修建了坎兒井賓館、坎兒井博物館、坎兒井民族餐廳等。
線路分類: [民族風情]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新疆自治區(qū) 吐魯番地區(qū)
本站推薦:
坎兒井民俗園
坎兒井民俗園位于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新城西門村,距市中心僅三公里。民俗園包括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俗街、民居賓館、葡萄園等,它將具有悠久歷史的坎兒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賓館融為一體,既能讓人們參觀有400多年歷史的坎兒井及其歷史發(fā)展過程,又能了解維吾爾族民俗情況,是當今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集參觀、觀賞、購物、渡假為一體的旅游景點。走進民俗園,在品嘗淳正的民族風味小吃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濃郁風情的維吾爾歌舞表演,步入坎兒井博物館,可以通過最生動、最直觀的方式,感受這凝聚著勤勞與智慧的人間奇跡。
簡介
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位于吐魯番市亞爾鄉(xiāng)新城西門村,民俗園的經(jīng)營項目主要有古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族歌舞餐廳、民居賓館、葡萄園和商場。是集餐飲住宿、民族歌舞、休閑度假、觀光購物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 坎兒井自建成開業(yè)以來,先后投資1500萬元修建了坎兒井賓館、坎兒井博物館、坎兒井民族餐廳等。
坎兒井
坎兒井與長城、運河并列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矁壕袼讏@就是讓大家了解坎爾井的。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吐魯番旅游開發(fā)后,修建了形式典雅、古樸、富有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風格的園林式賓館等各種文化游覽服務(wù)設(shè)施,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向五大洲游人展顯出她迷人的容顏。
坎兒井群
素稱“火洲”、“風庫”,氣候極其干燥的吐魯番,很久以來就出現(xiàn)大片的綠洲。這奧秘之一,就是在吐魯番盆地上分布著四通八達,猶如人體血脈似的坎兒井群和潛流網(wǎng)絡(luò)。
地下運河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古稱“井渠”。新疆的坎兒井主要分布在吐
坎兒井暗渠
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qū),尤以吐魯番地區(qū)最多,計有千余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坎兒”即井穴,是當?shù)厝嗣裎諆?nèi)地“井渠法”創(chuàng)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坎兒井由立井、暗渠、明渠三個部分組成,在盆地邊緣由高向低打若干口立井,再將立井逐次從地下挖通邊境成串,水便從地下引出地表。
智慧豐碑
坎兒井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jù)本地氣候、水文特點等生態(tài)條件,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臺、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魯番盆地最多最集中,達1200多條,總長超過5000公里。參觀過坎兒井的人,無不為它設(shè)計構(gòu)思的巧妙,工程的艱巨而贊嘆。它是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勤勞的豐碑!倘若到吐魯番游泳,在乘坐的汽車臨近吐魯番縣城時,在那郁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jié)的項鏈,半點著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fā)著青春活力的地方。
自然地理
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里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山,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當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滲入戈壁地下變?yōu)闈摿?。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加厚,水儲量大,為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吐魯番大漠底下深處,砂礫石由粘土或鈣質(zhì)膠結(jié),質(zhì)地堅實,因此坎兒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魯番干旱酷熱,水分蒸發(fā)量大,風季時塵沙漫天,往往風過沙停,水渠常被黃沙淹沒;而坎兒井是由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jié)、風沙影響,水分蒸發(fā)量小,流量穩(wěn)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兒井非常適合當?shù)氐淖匀粭l件。
灌溉系統(tǒng)
坎兒井是一種結(jié)構(gòu)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tǒng)。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一種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豎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愈向上游豎井愈深,間距愈長,約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豎進愈淺,間距也愈短,約有10米到20米。豎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聯(lián)接,可以把幾十米深處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來。
坎兒井史
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漢代在今陜西關(guān)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shù)的創(chuàng)造,稱“井渠法”。漢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較松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shù)厝嗣?,后?jīng)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于完善,發(fā)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吐魯番現(xiàn)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xù)興建的。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據(jù)史料記載,由于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采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fā)展。清末因堅決禁煙而遭貶并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贊賞。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jīng)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chǎn)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xiàn)在,盡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仍發(fā)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百年老井
吐魯番現(xiàn)有坎兒井,多是清代以后陸續(xù)建造和維修的,老井有百歲高齡。1845年,林則徐勘察吐魯番水利時,曾在日記中驚嘆這一奇特工程為“誠不可思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