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蒲甘考古博物館外文名稱Archaeologica Museum類別考古和歷史地點緬甸中部。
發(fā)展歷史
蒲甘考古博物館規(guī)模較大,帶有蒲甘建筑風格。1904年建館的蒲甘考古博物館藏品十分豐富,以佛像和佛教藝術(shù)品為主。
在這里,可以看到佛像面部的演變,從帶有印度人面部特點的佛像慢慢演變成帶有緬甸人面部特點的佛像。佛像造型各異,材質(zhì)不同。
館藏文物
參觀蒲甘歷史古物陳列館是一種享受。這里陳列有大量的碑銘,大多數(shù)碑銘是用緬、孟、驃、巴利、達美爾、暹羅等文鐫刻的,還有展覽的造型多樣的漆器。其中有一塊刻有中文的碑銘十分引入注意,雖文字早已模糊,無法辨認,但據(jù)考證,極可能是元代的作品。蒲甘盛產(chǎn)漆器,這里的漆器形式多樣,多彩豐富,遠近馳名,漆器上大多還繪有在緬甸視為吉祥的貓頭鷹圖案。
文化背景
蒲甘地區(qū)面積約四十二平方公里,可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娘烏三部分,舊蒲甘是中心,是佛教遺址所在地,蒲甘地區(qū)的大部分精華就集中在這里;從舊蒲甘往南3公里為新蒲甘,集中了居民居住點和商業(yè)點,是一個整齊的新城鎮(zhèn);而從舊蒲甘往東北行約4公里便到了另一個小鎮(zhèn)娘烏。三個部分之外是大片的荒野。
阿奴律陀國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加之在統(tǒng)兵征服直通王國時,獲取30多部寶貴的《三藏經(jīng)》,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藝精湛的各類工匠,便在蒲甘大興土木,營建大量佛塔、佛寺。據(jù)說在前后200多年間建造1.3萬多座佛塔,也有的說在蒲甘方圓數(shù)十公里范圍內(nèi)建了444萬余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傊鹚臄?shù)量超過城市居民的人數(shù),建筑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布城內(nèi)城外,一片片,一簇簇,舉目便是,密如蛛網(wǎng)。有的高聳于鬧市區(qū),有的坐落在郊外的山麓嶺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潔白素雅,有的金光閃閃。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塔內(nèi)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臥、姿態(tài)萬千;有的高約半米,有的頂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內(nèi)壁畫,精雕細刻,技藝高超,獨具匠心,巧奪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規(guī)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shù)幾乎集緬甸建筑藝術(shù)之大成,使蒲甘城成為當時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圣地的地位。
緬中友誼
蒲甘考古博物館
1961年1月8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曾率中國友好代表團訪問過這里,并為保護蒲甘的文物捐了款。訪問后,緬甸人民為紀念中緬友好和周恩來總理訪問蒲甘,便用周總理的捐款在著名的瑞喜宮佛塔東門外修建了一座蒲甘涼亭。在涼亭正面用緬文鐫刻了“人民群眾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所捐之款做的善事”。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今天,蒲甘涼亭已成為中緬友誼的象征。陳毅副總理訪問蒲甘時,也曾賦詩曰:“蒲甘圣地欣同游,佛塔百萬四野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