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平工作室_Mr.Liu Stu
書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從產(chǎn)生到清末改制共存續(xù)一千余年的時間。
元、明、清時期是中國書院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從內(nèi)陸到邊疆,書院的發(fā)展為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隨著書院的逐步官學化,書院教育成為同地方官辦儒學教育同等地位的形式并存,同樣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在藏書、刻書和文化傳播方面有著不可代替的歷史功績。
清末改制,書院的發(fā)展走到了終點,很多書院紛紛變成了初等、中等、高等學堂,直到今天,已經(jīng)很難見到書院的影子,能夠全部保存或者部分保留至今的書院已經(jīng)是寥寥可數(shù)。但是在國學復興的熱潮下,書院又重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中,但是今天的書院對于社會文化的構建和社會教育的促進、補充明顯還有多方面的不足。古代書院在融入民間社會、謀求自身發(fā)展方面所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依然是今天國學復興所需要研究和借鑒的。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學者開始反思書院改制后帶來的負面影響,胡適、柳貽徵、張君勵等學者的大力倡導下,掀起了上世紀對書院進行全面研究的第一個高潮,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許多人還創(chuàng)辦了新的書院,“著名思想家馬一浮先生在其書院思想的實踐中,于1939年創(chuàng)辦復性書院,大力培養(yǎng)民間自由研究國學的理性,彰顯了他以民族國家為大任的教育理念。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唐生智先生于1939年在湖南東安創(chuàng)辦耀祥書院時,制定了“樹人第一,植道德為大本”的辦學宗旨,以“好學、力行、知恥”為校訓,體現(xiàn)了新型書院的務實風格。
書院,乃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里面最重要的一種組成形式,根據(jù)清代袁枚《隨園隨筆》所說:“書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于省朝。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yè)之所也?!闭嬲哂薪逃饬x的書院則是起源于民間私人聚書講學活動。楊榮春先生在《中國封建社會教育史》一書中說:“書院是私學的最高級表現(xiàn)形式”,陳登原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一書中也說過:“在唐以前,私人授學之所名曰精舍。謝忱的《后漢書》云:‘陳實,字仲弓,歸家立精舍講授,諸生數(shù)百人’,‘董春,會稽與姚人。立精舍,遠方門徒從學者常數(shù)百人。諸生多升講堂,鳴鼓三通,橫經(jīng)捧手請問者百人,追隨上堂問難者百余人’,此即書院之前身。六朝以后,此風日盛,僧道又各有精舍,以授其徒。此蓋書院之前身云?!?/s>
元代學者歐陽玄在《貞文書院志》一文中說:“以故家積書之多,學者就其書之所在而讀之,因號為書院?!贝篌w可知,唐末,私人書院教育已經(jīng)初具雛形,但是規(guī)模甚小,還不穩(wěn)定。五代時期獲得進一步發(fā)展,《舊五代史·唐明宗紀》注引《愛日齋叢鈔》稱:“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版刻《九經(jīng)》。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彪m然那些名為學館、書樓的講學機構雖然還未以書院命名,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教育性質(zhì)的書院。
中國古代書院是指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一般為著名學者私人創(chuàng)建或主持的高等學府。
書院是民間教育組織,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盛行于宋初,著名的書院有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等。
書院的名稱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書、校書和藏書的場所,如麗正修書院(后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 (723),書院主管人員的職責是“掌刊輯古今之經(jīng)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備顧問應對”,兼作皇帝的侍讀,“以質(zhì)史籍疑義”。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讀書講學之所,也稱為書院,如:皇書院,在江西吉水縣,唐通判劉慶霖建以講學;松州書院,在福建漳州府,唐陳與士民講學處;義門書院,在江西德安縣,唐義門陳袞即居左建立,聚書千卷,以資學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學;梧桐書院,在江西奉新縣, 唐羅靜、羅簡講學之處。
書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時期,由于連年戰(zhàn)亂,官學廢弛,教育事業(yè)多賴私人講學維持,宋初的統(tǒng)治者仍在忙于軍事征討,無暇顧及興學設教,于是私人講學的書院遂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形成影響極大、特點突出的教育組織。宋呂祖謙在《白鹿洞書院記》中說:“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厄,學者尚寡。海內(nèi)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閑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shù)十百人。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及嵩陽書院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書院,除公認的睢陽(應天府)、岳麓、嵩陽、白鹿洞之外,還有茅山、石鼓等。這些書院一般是由私人隱居讀書發(fā)展為置田建屋,聚書收徒,從事講學活動;設置地點多在山林僻靜處,后世認為這是受了佛教禪林精舍的影響。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應天書院
宋代四大書院之首
應天書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史載“州郡置學始于此”。
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chuàng)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應天書院為府學,稱為“應天府書院”,并正式賜額“應天府書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為南京,成為宋朝的陪都,應天書院又稱為“南京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應天府書院改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成為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jiān)的書院,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一。
岳麓書院
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北宋時期書院曾一度衰落,這是由于統(tǒng)治者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興辦官學,一方面推重科舉。讀書士子就學門路增多,而且非經(jīng)科舉,難得入仕之途,因而不愿長守山林,對書院失去了興趣,以至“書院至崇寧末乃盡廢”。然而北宋的官學很快變成科舉的附庸,日漸腐敗,因此,南宋時期興辦書院之風再起南宋書院發(fā)達同理學的盛行有密切關系。
白鹿洞書院
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元朝的書院,據(jù)稱“幾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甚嚴,缺乏論辯爭鳴的氣氛。書院雖多,卻無書院講學的特點,幾乎與官學無大區(qū)別,這是書院官學化的開端。延至明初,依然如此。
嵩陽書院
宋代四大書院之一